我看《複業時代來了》:從π型人、斜槓青年到零工經濟
今日午後,終於不再下雨,想起自己好幾天沒走路運動了,便沿著民生社區的小公園隨意步行。結果路過書店,看到這本《複業時代來了:多重職業創造多份收入,過一個財富自由的人生》頗有感觸;走路走了一段落之後,便在附近的便利商店歇歇腳,沒有花太久的時間就把這本剛購入的新書看完了!
也許是所謂「吸引力法則」的關係,或是時機湊巧,最近類似的書籍不斷問世,從先前的《斜槓青年:全球職涯新趨勢,迎接更有價值的多職人生》、《零工經濟來了:搶破頭的MBA創新課,教你勇敢挑戰多重所得、多職身分的多角化人生》,到同樣是今天發現的新書《一鍵獲利:發掘共享經濟時代新商機,讓知識、技能、物品變黃金的300個絕技》,談的都是在這個不確定的多變年代裡,人們該如何挑戰多職或者所謂複業的人生,進而開創個人的事業版圖。
複業並不只是「多做一份工作」!舉例來說:
- 因為缺錢,下班後去便利商店打工 → ( X ) 一般的「副業」,多的只是一份薪水。
- 白天是一般的上班族,晚上是善於交際的調酒師→ ( O ) 真正具有相乘效果的「複業」,可以把興趣變收入、人脈變金脈!
複業,當然不只是副業。我好奇地搜尋了一下,其實早在2013年,日本的知名作家本田直之就曾在他和Ochi Masato所合著的《下班,你的人生才開始!:靠複業賺錢!不放棄夢想的乘法工作術》一書中,介紹過透過複業賺錢的概念。
說來很巧,昨晚才在創新小學堂的粉絲專頁看「人人都該有的產品思維」直播,周碩倫老師從產品經理談到了π型人,他告訴我們要兼具商業知識、產業知識和專業知識,才能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立足。
而今早,又在Facebook上看到從事電商行業的朋友Mocoo Lee,張貼了精采的資訊圖文,跟大家提倡「多角人生」的觀念。
其實,π型人也好,斜槓青年或者自由職業者也罷,要知道這些都是社會變遷下的一種必然趨勢。自由職業並非新鮮事,複業也行之有年,但伴隨資訊科技的進步、市場不景氣與低薪族的多重關係,讓多職與複業人生的思維又被人們所重視,也催化出所謂的「零工經濟」。
讀《複業時代來了:多重職業創造多份收入,過一個財富自由的人生》,讓我有一些觸發,像是書上所摘錄的一些金句,頗能讓人感到震聾發聵。好比傑斯・霍爾(Jace Hall)的名言:「要從A到C,不一定非得經過B。」,就點醒我要脫離僵化的傳統,找出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。
而史帝夫・賈伯斯(Steve Jobs)的這番話也再次提醒了我:「人們總以為專注是聚焦於必須專注的事物,但其實不然,專注真正的意思是對其他上百個好點子說不。慎選是重點。」的確,我們不但需要專注,更需要精明地努力。
無論你想創業,或者希望在本業之外另外尋覓各種發展的可能,這本書都滿值得一讀的。作者不但談了很多的創業心法,也採訪不少事業有成的創業家。書上也有談到很多執行的細節,像是銷售頁該如何設計等等。嗯,我覺得仔細閱讀,應該會有一些嶄新的收穫。
舉例來說,在介紹人脈的篇章,就讓我學到一個不錯的做法。對於人脈經營,我向來有自己的一套價值觀──我不喜歡那種汲汲營營四處和名人換名片、拍合照的做法,卻很願意主動伸出橄欖枝,看看朋友有沒有什麼需要我幫忙之處?
我們要優先站在對方立場著想,設法將「我想做的事」,昇華成「我們想做的事」。我不喜歡很多人用錙銖必較的心態來看待人脈經營,人與人的往來互動,並不能用計算機來算出利弊得失的。
但看過本書之後,讓我學到其實自己可以有更積極的作為:不是徵詢別人「你是否需要幫忙?」,而是能夠主動思考「我能幫哪些忙?」。這讓我想起有位朋友時常問我有關文案寫作的問題,我也都很樂意給予一些建議。但他反倒不好意思,還會擔心這樣是否過於打擾我,或是影響我的課程收入。
其實,在協助別人的過程中,往往自己也會受益。好比我幫忙看商品文案或新聞稿,自己也能學到很多新的知識,或是留意一些過往不曾注意的細節。如果你也打算展開自己的多職人生,不妨學習一下書中的「非線性人脈」的結交方式。
嗯,我不準備「劇透」太多書中的內容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買書支持一下。這是一本淺顯易懂的好書,但重點不是作者怎麼說,而是我們看了之後該如何做?
如果你想聽我說更多有關這本書的心得、感想,乃至於之後還可以怎麼做?歡迎加入Vista讀書會,我們可以好好研究一下這本書!如果你也有興趣,請在部落格留言或在Facebook傳訊告訴我唷!
沒有留言